【轉貼】給新手心理師的話:從打木人樁開始,如何?

2020032020:25
【專欄文章】給新手心理師的話:從打木人樁開始,如何?
2016-12-29

 

給新手心理師的話:從打木人樁開始,如何?

文/方格正(臨床心理師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)

 

◆新手的焦慮與處境

現在已進入心理師的戰國時代,穩定的職缺很有限,但在一開始就以行動心理師的角色出發又談何容易?新手心理師對諮商工作充滿熱情,投入了寶貴的青春與金錢,背負著家人的期待(但其實家裡反對的壓力更大),眼看前途險峻,這是自己的生涯和未來,怎麼可能不焦慮?但話說回來,花錢上課,學習各種諮商學派或技巧來讓自己安心,真的是新手上路最好的方法嗎?

我常開玩笑說助人工作有點像老鼠會,隨著學習諮商的人口增加,這個族群本身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市場。我雖入行十多年,但要我開設一個工作坊課程我還真不會,因為我認為理論或概念的東西,看書會比用說的清楚,而諮商歷程又十分地細膩,只有在個別督導時有機會仔細探究。再加上我一向不是技巧派,沒什麼現成的招式可傳授。看到現在網路上眼花撩亂的課程與工作坊,我不禁懷疑某些課程的品質穩定性。當然,我自己也參加過一些工作坊,也從中得到收穫,只是學生或新手通常阮囊羞澀,錢更需要花在刀口上,應謹慎選擇。
→阮囊羞澀:晉代阮孚自稱錢袋中空無一物。後用以形容自己貧困窘乏,一無所有。

◆焦慮對諮商工作的影響

博班時我們幾個同學曾與林家興老師合著《諮商督導實務》一書,我負責〈實習心理師的挑戰〉這個章節,其中談到新手因為剛開始建立專業的自我形象,常常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不允許自己犯錯,以至於在諮商常感到焦慮。其實這很自然,我自己在接案的頭幾年,在案主前來的那幾分鐘都會有些緊張。但過度的焦慮就不好了,會讓人滿腦子想著「我該說什麼?」、「今天的諮商有功效嗎?」、「案主會不會看穿我的緊張?」…,這些內在語言我想大家並不陌生,但最糟糕莫過於在諮商中呈現恐慌狀態,腦子一片空白。

當我們在意自己的表現越多,就離案主越遠,這時候很難與對方產生連結。試想當你傷心難過,不得不向某人求助時,對方如果在意的是他自己的表現,那你的感覺會如何?很糟,對吧?所以,諮商的第一步是要安定自己的心,這樣才能把注意力放在當事人身上,好好聽懂對方想說什麼。

傷腦筋的投射性認同

新手也需要正視與處理自己的議題,例如表現焦慮對成就的渴望對失敗的恐懼,以及延伸出的自我價值感危機。說更清楚一些,須留意是否過度以成就表現來定義自己。如同新手治療師,許多當事人也因為類似的議題前來求助,若治療師自己的議題沒有獲得好的解決,就可能發生精神分析所說的「平行歷程」,甚至有機會產生負面的「投射性認同」,進而造成彼此的傷害。

舉例來說,假設來談的是個高成就需求的高中生,內化了家中嚴格的要求,對自己無法考上台大感到焦慮而抗拒念書。若治療師也有相同的議題,便容易把對自己的「自恨」投射給案主,例如過於積極、想盡辦法督促案主念書、訂定讀書計畫,然後對案主的缺乏改變感到排斥;此時案主也會感受到治療師的反感,然後也增加對自己的厭惡,這就是「投射性認同」的歷程。當然情況也有可能相反,案主把「自恨」投射給治療師,責怪諮商沒有進展,進而質疑治療師的能力。若沒有好的心理建設,新手治療師也很容易把案主投出來的「自恨」給吞進去,覺得自己真沒用!此時治療就卡關了。

◆ 從打木人樁開始吧

運球是打籃球的基本,若一開始就想練Curry的變態三分球,到頭來恐怕連國中生都打不贏。大家都理解在任何專業中,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,就連葉問也是每天打木人樁。但由於心理治療實在太模糊抽象了,在市場競爭下人們為了建立出亮眼的品牌,發展出各種炫技,心理治療的內涵反而被忽略了。心理師空有華麗的包裝但內在卻貧乏,這是多可惜又可怕的事!再強調一次,我並非排斥技巧的使用,好的技巧是治療的促發劑,但絕不是治療本身。

至於要怎麼紮實諮商的基本功呢? 我提供以下幾點給大家參考:

1.  讀好書。心理治療可不是靠一張嘴皮子騙吃騙喝,我們的專業有悠久的歷史,以及先賢先烈們大量的智慧結晶,大家可以去找書來看。如果仍不知從何下手,《人際歷程心理治療》與Yalom的著作都是我相當推薦的書目。

2.  從接案歷程中反思,接案完後詳作治療紀錄。但別流水帳似的記,要著重在諮商關係,以及自己的各種感受與想法上。透過反思會看得更清楚自己在接案時到底發生什麼事。

3. 從督導或治療師身上學習。再也沒有比親身經驗更有效的學習了,好的治療師與督導會讓你覺得被理解、接納與照顧,很快你就會不由自主地用相同的方式來對待案主。

4.  從自己的生活中成長。失戀、家庭衝突、失落或是其他各種人生挫折是必經之路,雖然痛苦,卻也是讓人成長的最快途徑。如果沒跌倒過,又怎麼能理解別人的痛?就如尼采的名言「那些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堅強」。

5.  多看電影與小說。心理學談的其實就是人性,細細品味好的小說與電影可以拓展你的世界,讓你有機會體驗不同的人生,接案時也就更能同理來自不同背景的當事人。

最重要的是,我並非貶低工作坊之類的課程,只是學習諮商真的不能揠苗助長,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,很多事情是無法體會的,上過於進階的課程助益也有限,就像籃球新手看不懂NBA的戰術一樣。只要你能安頓好自己的心、照顧好焦慮,持續不斷地練習基本功,就算每天只前進一點、一點點也好,總有一天,你會成為有效能的心理師,能幫助許多受苦的人們,我是這樣相信的。

出處:

http://www.twcpa.org.tw/news_detail.php?nid=13430
~~~

心得:
依文章所述,在準備開始學習旅程之前,
【讀好書】、【生活中的成長】、【看電影小說】是可以進行的,
→也許從YOUTUBE上聽專業的演講或訪問,例如:鄧惠文醫師的談話節目,也是個選擇。
→我還想學習鄭石岩老師的講課。
→電影和小說部份:希望不是為了看而看,而是因為好奇和喜歡而看。
→從治療師身上的學習:目前在賽斯管顧上的課是不錯的資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