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「正常人」怎麼說話和問問題!

2020040823:16

今天和朋友聊天,我又問了她老問題,

 

「有沒有什麼計劃呢?想做什麼呢?」

「有沒有去找工作,或找一些喜歡做的事做呢?」

「怎麼沒有想找一些事做呢?」

 

結果朋友今天真的惱了!

她說被這樣問是很不舒服的,

湯醫師都不會這樣問,

「你這樣問不就預設要我一定要去做事嗎?」

「這根本就是你的投射呀,把你的價值觀加在我身上!」

 

講了諸如此類的話!聽完了頗有領悟!

 

是呀!

原來在諮商時和當事人對話,

真的只要「了解」就夠了,不必想要幫助他,

有足夠的了解,自然能同理,自然就能找到解決的方法,

有時我想幫當事人分析,或者提供建議,

這個「分析」和「建議」,

幾乎都是我自己信念和價值觀的投射,

朋友還向我強調:

「這種不舒服的感覺,和你講話的人一聽到感受到了!」

 

她還向我舉例,每次去湯醫師那回診的時候,

老湯都只說:

「最近好嗎?」

「最近在做什麼呢?」

 

想想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對話耶!

這才是正常人會說的話呀~

 

而這多半和我自己的信念有關,

例如:

 

「怎麼沒有想找一些事做呢?」

→「做些事比較好」的信念投射

→自己不允許不積極進取的信念作祟

 

當然也不是這個問句不好,

如果在有很充分的了解之下,

提出這個問題,應該也是可以的,

但在和朋友對話的情境中,

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個信念,

這倒是真的!

 

朋友說,

這應該和我經常要求自己要積極上進有關,

積極上進沒有問題,但問題出在我不懂得放鬆,

 

我必須允許自己有不積極,不上進的機會或經驗,

才能同理不積極不上進的人,

不然一不注意,又把自己的信念投射出去,

要勸當事人積極上進了!

 

而是要【了解】當事人,

當:不想工作。

ME:喔,那你不用工作賺錢,這樣可以嗎?

(→合理的好奇而提問!)

當:可以呀,我家很有錢!

→這樣好像也OK呀!

或:

ME:那你平常不工作,也不缺錢,那平常生活都在做些什麼呢?

……

 

我把我的信念和價值觀加在朋友身上,

但殊不知她也有她的信念和價值觀,

也許要提供我的信念和價值觀給她參考也不是不行

只是在憑她說出的一句話,

就開始給建議,似乎不夠謙虛,

忽略了專屬於當事人世界的真理!

 

我們還討論一個滿好的問句,這是在銘傳演練情境的心得:

 

如果要給建議的話,可以先以我為例子:

 

「如果我不用工作,也不缺錢,我可能會去參加一些團體或課程之類的,不然整天很無聊呀!你會怎麼想呢?」

 

正常人的對話和提問,真的是要學呀!

 

~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是正常人,

都會正常的對話和提問,

只是被自己【太極於想助人】的心搞亂了,

看來,好好認識自己,覺察自己真的是滿重要的!

【了解】是第一步,也是很重要的,

 

學會問問題!